阜寧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技術與設備
摘要:介紹了生物質顆粒 燃料的發展前景、生產工藝、成型的前提、生產設備以及生物質顆粒 燃料的使用。生物質能源顆粒我國是能耗大國,調整能源結構,利用生物質能是必然選擇。生物質顆粒燃料原料的密度一般為 0.1—0.13t/m3,成型后的顆粒密度 1.1—1.3t/m3,方便儲存、運輸,且大大改善了生物質的燃燒性能。樟子松生物質顆粒如果操作方法得當,制粒機能夠順利運行,并獲得較高的產量和較長的使用壽命。
解決秸稈火災煙氣的根本出路在于能源。秸稈能主要通過固化和氣化來實現,如秸稈等生物質原料可以通過熱塑性擠出形成,達到一定的密度即可制成生物質顆粒燃料。
生物質顆粒燃料是指將玉米、小麥、棉花、水稻、小麥、油料作物秸稈或鋸末、樹葉等農林廢棄物粉碎進入顆粒成型機,通過壓輥與模具的相對運動產生的摩擦力將粉碎后的物料擠壓成型。生物質顆粒燃料可作為顆粒燃料烹飪和取暖的專用爐,也可作為生物質工業鍋爐和火力發電的主要燃料,替代煤炭。生物質顆粒燃料具有運輸方便、儲存方便、燃燒效率高等特點,是農業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新課題。推廣使用生物質顆粒燃料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好項目,有利于長治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的建設。
1個生物質顆粒燃料的前景
從政策看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》明確要求,加快開發生物質能源,生物質產品可享受地方政府補貼,可減免稅收。國家發改委、農業部為了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,實現秸稈的資源化、商品化,促進資源節約、環境保護和農民增收,于2009年2月9日制定了《編制秸稈綜合利用規劃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力爭到2015年秸稈的綜合利用超過80%,加大秸稈的利用是農業和能源發展的必然選擇。
從原料上看,我國農作物秸稈年產量7億噸,農林廢棄物數量大,品種多,分布廣,回收率低,利用率低,利用不充分,不僅造成資源浪費,還容易造成環境污染,引發火災,威脅森林安全,交通安全受到威脅。長治市現有玉米、小麥、谷子等糧食作物2267萬hm2,秸稈年產量約15.5萬t,各種農林廢棄物的保守計算可達300萬噸,如果將60%的農作物轉化為顆粒狀燃料,相當于煤礦年產量120萬噸。
根據秸稈顆粒燃料的特點,有以下幾個方面:①利用農林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(農作物秸稈、稻殼、花生殼、玉米芯、鋸末、樹枝、樹葉、木屑等)為原料,環保節能,安全性好。還有消防。②密度高,燃燒時間長。秸稈粉碎壓實后,顆粒燃料的體積減少了4-6倍,大大延長了秸稈的燃燒時間。③易于燃燒、儲存和運輸。④燃料直徑一般為4mm、6mm、8mm,長度為10-20mm,分數不大于10%,密度不小于1100kg/m3,灰分不大于0.9%,熱值不小于14650500J。